企业品牌塑造其实是一个系统过程,如同明星打造,除了个人实力,还需要化妆造型、灯光场景和舞台布置,只有所有节点无缝契合,才能将效果展示得更好。
互联网只是顺应当下主流趋势和形式的一种途径,与“品牌塑造”结合相得益彰,相当于打通企业形象的任督二脉,用科学的方式方法,帮助企业提升线上转化率,提高线下成交率。
但要做到这点,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。我们通过一个案例说起:
有一家振动筛企业,属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步较早的老牌厂家,有自己的行业积累和沉淀,有一定的生产实力和经验。但因为种种原因,错过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,虽然产品与行业龙头相差无二,综合实力却与之存在不小的差距。
机械行业里我们合作过的客户有很多。按常理,一家振动筛企业的品牌策划案对于我们而言,应该手到擒来。可事实上并非如此,每一家企业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情况,每一次都是一个全新挑战。
这就好似中医施治,需要医生把患者身体的五脏六腑作为一个完整系统,进行统整分析,然后施以“望闻问切”。
通过“望”,我们意识到以下问题:
该企业急缺的是品牌定位,这个定位既能引领企业的宏观发展,又能与行业老大形成区隔,形成良性适度的发展区间;
继而是品牌的差异化优势深度挖掘,在数千家同质化类型企业中,该企业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品牌亮点,让用户能够心甘情愿为之买单;
接着是品牌化路径,方案如何投放实施,让更多的目标用户看到;
还有一点是许多公司容易忽视的——结果监测,持续调整优化方案,源源不断地输出企业差异化优势内容,让企业形象得以稳步提升。
听企业创始人讲企业初心、讲心路历程、讲发展曲折、讲企业愿景……
也听员工讲个人感受和从业经历,
听合作伙伴讲口碑评价,
……
从中了解每个人眼中不一样的企业形象。
这家企业的发展背景是什么?
企业前景在哪里?
竞争对手有哪些?
核心优势是什么?
有无致命弱点和短板、如何预见和规避?
用户更在乎的是什么,质量、价格、服务还是品牌?
我们的方案侧重点在哪里,方向是什么?
方案构成要素有哪些、框架如何搭建、方案分成几批、怎样推广落实?
一系列问题找到答案之后,才能回到品牌最初,找到形象塑造的源头。
这家企业的品牌策划案我们前后用时近一个月。
打磨的过程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更改,光是广告语就制定了不下5版。
好在品牌体系推广上线后,综合效果和甲方评价均达到了预期,企业的线上询盘量和电话咨询量都有成倍提升。
企业品牌形象塑造,如同服一剂中药。深入洞察、视角敏锐、方法科学是药材,坚持才会逐渐看到收效。
一条Slogan的背后,不是简单的一句话、一段文字,一些文案,它们是创意者看过的风景、读过的书,走过的路、喝过的酒、认识的人,是策划人与企业发展链接点的点滴感悟,更是创作者站在用户的角度,代替企业用动心的情话,讲述产品能为用户带来哪些改变,让产品与用户产生情感羁绊…… 这样一个创作过程,对于品牌策划人自身来讲,又何尝不是一种“作茧自缚”?
可是如果没有一次次的“作茧自缚”,又何来破茧成蝶!